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日前举行的“报国讲坛”上获悉,我国第四代核能技术获重要突破,目前全球唯一的钍基熔盐堆已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建成运行,正积极与骨干企业合作,加快推进钍基熔盐堆工业应用。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先导专项负责人徐洪杰研究员,在题为

首页 > 核电 > 核电技术 > 技术 > 正文

我国第四代核能技术获重要突破 目前全球唯一的钍基熔盐堆建成运行

2025-04-16 08:42 来源:新华社 作者: 张建松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日前举行的“报国讲坛”上获悉,我国第四代核能技术获重要突破,目前全球唯一的钍基熔盐堆已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建成运行,正积极与骨干企业合作,加快推进钍基熔盐堆工业应用。

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先导专项负责人徐洪杰研究员,在题为《从上海光源到钍基熔盐堆(追赶、超越三十年)》的报告中介绍,“熔盐堆”以熔盐作为冷却剂,是第四代裂变核反应堆型之一,具有常压工作、无水冷却、核废料少等优点,是国际上公认的可以实现钍燃料工业利用的理想堆型。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曾建成一个熔盐试验堆,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放弃,没有继续推进工业应用。

我国钍资源储量丰富,钍基熔盐堆可以助力能源独立,市场前景广阔。面向国家能源可持续发展与节能减排的重大战略需求,瞄准工业应用目标,2011年,中国科学院部署启动了“未来先进核裂变能——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TMSR)”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

“经过近15年攻坚克难,我们从组建队伍、建设能力平台到研发新材料、新技术,在钍基熔盐堆研发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我国先进核能产业链布局奠定了科学技术基础。”徐洪杰介绍说,“2023年10月11日11点08分,2MWt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首次实现临界反应;2024年6月17日10点12分,首次达到满功率运行;2024年10月,完成世界上首次熔盐堆加钍实验,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运行的钍基熔盐堆(综合实验平台)。”

我国的钍基熔盐堆能源系统(TMSR)制定了实验堆、研究堆、示范堆三步走发展战略。根据规划,今后还将在甘肃建立世界首座小型模块化钍基熔盐研究堆,用于高功率、高辐照工况下钍基熔盐堆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的工程热验证。

“目前,我们正与国内工业界开展紧密合作,加快推动钍基熔盐堆的工业示范和应用。由于很多关键材料和技术都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可以直接产业化,形成供应链。”徐洪杰说。

“报国讲坛”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推出的“讲述身边科学家故事”的精品讲坛,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和青年学子不忘科技报国的初心和使命,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精神、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勇攀科技高峰。自2021年创办以来,已邀请11位科学家分享科研人生,深受欢迎。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