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地热资源的优势在于高温地热资源的能量密度远高于其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地热发电没有其它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和间歇性,其等效利用系数达0.7~0.9以上,建设同容量机组能获得最大的电力产出。1970年地质部长李四光倡导中国地热能开发利用,迄今已50年。我国曾在当初实现地热发电初创战绩,但后来地热直接热利用为主流,尤其进入21世纪启动了地源热泵,地热利用获飞速发展,我国在地热直接利用上成为世界第一,而地热发电在走走停停中始终未见令人满意的业绩。
(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研究俱乐部” ID:nyqbyj 作者: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 郑克棪)
我国曾于1970年成为世界第8个地热发电国家,全国建了低温、中温、高温共7个地热电站,然而在羊八井高温地热电站建成2.518万千瓦满负荷发电后,则长期处于基本停滞的状态,直到2009年才略有小增及开始建设羊易地热电站,羊易电站一期1.6万千瓦2018年发电及并网,构成了今天4.456万千瓦总装机容量的现状,在世界26个地热发电国家中排名在18位之后。
本文通过回顾我国地热发电既往的发展,分析障碍所在,探讨可能前景。
一
计划经济时代的探索起步
中国首次地热发电于1970年,由广东地热会战小组在丰顺县邓屋村采用92℃地热水发电成功。次年在河北省怀来实现200千瓦地热发电,江西省宜春实现世界最低温度67℃发电50千瓦。后来我国又建成了广西象州200千瓦、湖南宁乡300千瓦、山东招远200千瓦和辽宁盖县100千瓦地热电站,在上世纪70年代共建成了7处中低温地热发电厂。另外,高温地热发电于1977年西藏羊八井1000千瓦地热电厂成功发电。同年,冰岛和菲律宾也建成了地热电厂,成为世界第9和第10个地热发电的国家。
上世纪70年代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在国家号召下,地质事业单位、大学和研究所自愿出力和承担经费,投入地热勘探和开发利用。当时如此的起步探索,说明技术并不很难,自己动手也能完成。后来,羊八井地热电厂逐渐完善,建成了2.518万千瓦的总装机容量,持续运行至今,为西藏建设作出卓越贡献。但中低温地热电厂仅广东丰顺的300千瓦迄今仍在运行,其余6处则因“成本高、效率低”在几年后关停。中国地热开发的第一次高潮没有形成地热产业,没有构成发展再生产的循环机制,所以难以为继,就逐渐消失了。
二
市场经济之初的停滞
1978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转入市场经济,羊八井地热电厂作为国家项目,继续建设和发展,但国家对其他地热勘探和开发利用的投入都减少了。
市场经济之初,各行各业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最初十来年进展甚微。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依托地热钻井开发的温泉度假村出现,适应了富余市民的休闲消费需求,开发商快速获得高额回报,吸引了后续投资商络绎不绝的跟进,并扩大到温室种植和水产、驼鸟养殖兼观光等经营,掀起了中国地热开发的第二次高潮。
然而,市场经济中期的这次地热开发热潮是民营企业家自发形成的,它只涉及中低温地热的直接利用,概无地热发电的加入。但是,它逐渐构建了中国的地热产业队伍,也形成了发展再生产的循环机制。21世纪,地源热泵产业的加入快速壮大了地热产业队伍,终于形成蓬勃发展之势,使中国地热的直接利用登上了世界第一的宝座。
中国地热发电在此期间仅在西藏有所动作,伴随羊八井地热电厂的边发电边建设,至1991年完成2.518万千瓦总装机容量。另为解决西藏西南边陲阿里地区的缺电,于1985年建成了2台1000千瓦机组的朗久地热电厂,但因资源勘探的局限,电厂生产井供汽不足,只能断续运行,至1988年停运。稍后,接受联合国援助,于1994年在西藏那曲建成1000千瓦地热发电,但因地热水结垢严重,断续运行至1998年停运。如此跌跌撞撞的局面一直持续到21世纪的前10年。
三
“十三五”指标落空的联想
2017年初我国首个《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发布,其中,地热发电的指标是新增50万千瓦,达到53万千瓦。全国地热界欢欣鼓舞,终于迎来了好时机。然而今年收官在即,整个“十三五”期间,仅杭州锦江集团建成了西藏羊易地热电厂一期工程,新增了1.6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另3家民营企业分别实现了四川康定280千瓦、河北献县200千瓦和云南瑞丽4台400千瓦的地热发电。“十三五”这4家民企共完成新增1.808万千瓦的装机容量,还不到规划指标的4%,全国在运地热发电总装机容量4.456万千瓦。
该如何看待“十三五”规划指标的落空?我们不妨联想3个涉及理念和机制的既往案例。
(1)双工质发电机组的研发停滞
美国奥玛特技术公司副总裁和笔者面谈,摊明了一个理念:上世纪70年代我国地热发电因“成本高、效率低”放弃了,当时奥玛特公司生产的双工质发电机组和我国的200千瓦水平等同,但其认定正因为“成本高、效率低”才需要加强研究,所以坚持30多年的研究后做成了世界第一。现双工质发电占全球地热发电的14%,其中90%都是奥玛特产品,最大机组1.6万千瓦。作为对比,我国“十二五”科技部支持863科研项目只是完成了双工质发电500千瓦样机。这就是中外理念不同造成的结果差异。
(2)温泉度假村的蓬勃发展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全国温泉度假村的增长速度初为10%,后降至7%,仍不需要动员,不靠补助,就因为有利润,开发商你追我赶,自发跟进,持续发展。
(3)地源热泵产业的发展壮大
21世纪初我国引进地源热泵,由于技术门槛稍低,吸引了投资者,又靠节能减排效果卓著得到各地政府政策补贴支持,有利可图,所以市场迅速扩大,产业队伍迅速壮大,很快变为几何级数增长,不到20年就拿下了世界冠军。
以上案例说明:不想干的事,放弃很容易,再捡起来却损失已很大。要想事业持续发展一定要有利润,或者有补贴,至少不能赔钱。国家“十一五”支持了风能,风电增长了670倍;国家“十二五”支持了太阳能,太阳能发电增长了100倍;国家“十三五”支持了地热能,为什么地热发电没完成任务?因为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都执行《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分摊管理办法》的补贴,但同属可再生能源的地热发电没有。羊易地热电站2018年发电,2019年上网,迄今仅国网公司上网电价0.25元/千瓦时,没有任何补贴,电厂在艰难运行,谁还愿意跟上来做赔钱买卖呢?
四
地热发电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1)资源
我国适于发电的高温地热资源发电潜力845.9万千瓦,这样的资源量级不算大,但它们正分布在缺煤少电的西藏川西滇西地热带和东南沿海闽粤琼地热带,因此对解决当地的电力需求是很有意义的。
(2)技术
羊八井2.518万千瓦地热发电88%是国产设备,青岛捷能公司已经设计了更大机组,只因无后续订货而未生产。西藏羊易地热电厂新建1.6万千瓦机组应急进口了奥玛特产品(效率高于国产),从技术角度我国落后于世界水平,但这不是阻碍发展的主要障碍。
(3)资金
地热开发要先经历资源勘探钻井再设计建厂,建设周期较长,还含前期勘探风险,因而资金要求稍高。羊易地热电厂6.4亿元投资是民企投入,折合4万元/千瓦,与太阳能光伏的早中期投资相当,为什么没有后续开发商跟上,是在考虑如何能得到回报。
(4)政策
政策是最关键的制约因素,如果没有政策给予投资、开发商优惠及激励,就不会有后来者跟着去做赔本买卖。土耳其在近15年间(2005~2019年)从落在中国之后的世界地热发电第16位急速登上第4位,装机容量剧增76.3倍,等于平均年累进增长率33.5%。土耳其的经验就2条:一是2005年世界地热大会在土耳其召开,议会和政府熟悉了解地热,认识到开发土耳其本土地热资源的重要意义;二是议会立法,给予开发者政策优惠。其2005年的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法和2007年的地热和矿泉水法, 涉及地热各环节的勘探、钻井、生产和利用,规定投资、勘探、运行权40年,电价激励机制10年有效,2005年就实施10.5美分/千瓦时的电价补贴政策,若采用土耳其本国生产设备则补贴提高至13.2美分/千瓦时。土耳其的干热岩尚未开始,但已给出30美分/千瓦时的电价补贴标准,20年有效。
五
结语
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转型,地热发电以其性能优良受到青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竞争势态明显(图1),世界十强中有一半是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墨西哥、土耳其和肯尼亚,后续排名在我国之前的是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危地马拉、巴布亚新几内亚、智利等国。我国2021年将开始“十四五”规划,也已争得了2023年世界地热大会的主办权,宣扬中国地热直接利用的世界第一,但面对我国地热发电的现状,我们将何以在世界(地热大会)上亮相?想要改变“十三五”规划落空的窘境,要深思和总结,以便找准方向。
图1 世界地热发电的进程1994~2019年
原文首发于《电力决策与舆情参考》2020年7月17日第27、28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抓住海洋能发展新机遇助力海洋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来源:中国能源观察作者:中海油研究总院规划信息首席工程师檀国荣在全球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海洋能作为一种绿色可再生能源,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2月24日,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的指
3月27日,陕西西安市政府印发《西安市推进实现“十四五”空气质量目标暨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2025年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低碳能源。持续加强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严禁新增煤电装机规模。推动燃煤热电企业关停。加快优化集中供热结构。2025年热电机组采暖季热电比平均保持在110%以
2025年3月26日,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北京市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自2025年5月1日起施行。立法背景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应对气候
日前,北京市发改委发布北京市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条例,文件指出,市发展改革部门应当会同经济和信息化、规划和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城市管理、农业农村等部门,推进建设下列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一)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二)在具备条件的关停废弃矿区、垃圾填埋场和荒滩、荒坡等未利用地建设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27日,陕西西安市政府印发《西安市推进实现“十四五”空气质量目标暨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2025年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建设新能源汽车应用示范标杆城市。大力建设充换电基础设施,以公共领域用车为重点推进新能源化。以下为政策原文: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实现“十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绿电、绿证市场作为推动能源低碳转型的关键机制,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发展绿电、绿证市场,不仅是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降低碳排放的重要路径,更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抓手。然而,当前我国绿电、绿证市场仍面临政策不完善、供需不匹配、交易规模有
4月2日,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省预算内基建投资废旧产品设备回收循环利用方向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支持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再生资源精深加工,废旧家电家具回收利用,废旧动力电池拆解和规范化梯次利用,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回收利用。支持试点城市、园区构建绿色能源资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北京市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今年5月1日起施行。文件提出:本市科学布局和建设可再生能源制氢、加氢基础设施,拓展氢能在发电、供热、交通等领域的应用。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的燃气、热力、氢,符合
日前,西安市政府印发《西安市推进实现“十四五”空气质量目标暨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2025年工作方案》。方案提出,2025年,PM2.5浓度不超过41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不少于263天,力争完成省上下达我市重污染天数控制指标;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9410吨、6570吨。详
4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推动热泵行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发改环资〔2025〕313号)。其中指出,做好与热泵发展相关的余热资源、地热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配电网容量等评估,优化完善相关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流程,防止对水资源等造成污染和损害,禁止抽取难以更新的地下水用
日前,国家能源局发布《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实施细则(试行)》(征求意见稿)。本细则适用于我国境内生产的风电、太阳能发电、常规水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海洋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电量对应绿证的核发及相关管理工作。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征求《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实施
浩亭与富士电机联手打造标杆,连接器和设备供应商联合开发的解决方案节省了空间和接线工作量。从而缩短了设备的调试时间并提高了环保性。世界正在发生变化,要想在未来取得成功,工业解决方案需要满足时代的需求。富士电机集团和浩亭的合作,为电气元件创造更高效、更可持续的解决方案。结合我们的专业
近期,葡萄牙电力公司(以下简称“葡电”)董事会主席安东尼奥·洛波·泽维尔一行到访三峡集团。在参观三峡工程期间,泽维尔接受了中能传媒记者专访,就水利水电工程综合效益、能源企业引领转型发展、葡电与三峡集团合作前景等话题分享了观点。“三峡工程的效益远不止于能源”访问期间,泽维尔参观了三
美国科技巨头正在与地热初创公司合作,寻求用清洁但可靠的能源为能源密集型的数据中心供电。(来源:国际能源小数据作者:ESmallData)在过去一年中,随着大型科技公司寻求提高其能源使用的低排放形象,已经达成了几项交易。其中一种是24/7低碳能源来自核能发电,今年早些时候,美国核电厂最大的所有者
近日,“山东省地热能试点工程”创建名单中已建成并稳定运行的项目开展了省级验收。经专家现场验收和评审,确认德州市康博公馆小区康馨综合智慧能源项目等6个地热能项目验收合格,授予“山东省地热能试点工程”,其中中深层地热能项目3个,77口开采井。现予以公布。
11月11日,由中国石化部署实施的国内首口超5000米深层地热科学探井——福深热1井正式完工,进入开发利用新阶段,标志着我国华南地区深层地热资源勘探获突破,对进一步探索形成适用于我国南方地区的高温地热发电、制冷及综合利用技术路线,助力区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福深热1井位于海南省海
今天,立冬啦~北方的小伙伴家里的暖气陆续要来了,每年一到供暖季,南方的小伙伴们都在调侃“你在北方的暖气里四季如春我在南方的晴空下冻成冰棍”。今天,小石头给南方的小伙伴带来一个暖暖的好消息。近日,由中国石化部署实施的国内首口超5000米深层地热科学探井——福深热1井正式完工,进入开发利用
北极星电力网整理了2024年10月28日至2024年11月1日一周火电项目,涉及项目的核准、开工、投运等。华电章丘2×400MW级燃机项目5号机组投产发电10月26日,山东省“十四五”重型燃气机组示范项目——华电章丘公司2×400MW级燃机热电项目5号机组圆满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标志着山东省首批、济南市首台
北极星电力网整理了2024年10月28日至2024年11月1日一周电力项目:涉及火电、水电、核电项目的核准、开工、并网等。火电项目华电章丘2×400MW级燃机项目5号机组投产发电10月26日,山东省“十四五”重型燃气机组示范项目——华电章丘公司2×400MW级燃机热电项目5号机组圆满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标志
近日,中国电建在非洲承建的又一座地热电站开工,肯尼亚总统鲁托出席开工典礼,双手点赞并亲自驾驶挖掘机,该项目作为中企在非洲首个投建营一体化的地热电站,将助力肯尼亚早日实现100%清洁能源发电目标。近日,由中国电建所属上海电建公司承建的肯尼亚梅嫩加伊地热开发项目一期Orpower22地热电站举行
近日,中国石化咸阳中深层地热能发电示范项目正式并网发电。该项目集中低温发电、水溶氦气提取、供暖于一体,是中国石化首个地热发电示范项目,也是我国首个“热电氦”集成先导性试验项目,对于拓展地热能产业链、优化能源结构具有积极意义。该项目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属于关中地区。关中地区是一个大型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上海电力中长期交易规则—绿色电力交易专章近日发布。其中提出,本专章适用于上海开展的市内绿电交易。跨省区绿电交易按照相关规定执行。绿电交易方式包括双边协商、挂牌交易等。市场初期绿电交易主要开展双边协商交易。经营主体申报交易信息时应包含交易电量(电力)、价格、绿证偏
中国地热发电的未来还需政策支持——专访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前主任郑克棪来源:微信公众号“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王雪辰(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我国曾于1970年成为世界第8个地热发电国家,至今地热发电已历经54年。20世纪70年代我国建成了7处中低温地热发电站,其中1971年江西省
目前,我国适于发电的高温地热资源发电潜力845.9万千瓦,资源量级虽不大,但都分布在缺煤少电的西藏川西滇西地热带和东南沿海闽粤琼地热带,地热发电对支撑当地的电力供需十分重要,但现实却是,这些地方的地热发电产业发展较为滞缓。“我国地热资源丰富,目前在地热能利用方面位居全球第一。但地热发
“地热作为五大非碳基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核能)之一,在‘双碳’行动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地热开发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尤其是中深层地热,资源开发潜力巨大。”近日,在2022年第四届地热开发百人论坛暨中深层地热能技术应用线上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热产
“地热作为五大非碳基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核能)之一,在‘双碳’行动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地热开发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尤其是中深层地热,资源开发潜力巨大。”近日,在2022年第四届地热开发百人论坛暨中深层地热能技术应用线上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热产
“地热作为五大非碳基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核能)之一,在‘双碳’行动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地热开发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尤其是中深层地热,资源开发潜力巨大。”近日,在2022年第四届地热开发百人论坛暨中深层地热能技术应用线上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热产
“地热作为五大非碳基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核能)之一,在‘双碳’行动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地热开发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尤其是中深层地热,资源开发潜力巨大。”近日,在2022年第四届地热开发百人论坛暨中深层地热能技术应用线上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热产
地热能作为一种公认储量丰富、分布较广、稳定可靠的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尤其在“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利好政策加持之下迎来加速之势。但因地热能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较为落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更大规模和更高质量开发利用。业内解读指出,在能源行业普遍推崇强调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当下,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意味着地热“数字化”被正式提上日程。
目前我国地热利用技术和资源完全能够支撑起宏大的发展目标。但多个部门交叉管理、权责不清的管理体制制约了产业发展。同时,作为可再生能源,产业也缺少像风电、光伏发电一样的补贴政策的支持。破解这些难题,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
虽与太阳能、风能同属可再生能源,但与这两种能源近几年的火热发展态势相比,地热能似乎稍显“冷清”,受到的关注度并不高。此次国家能源局再次发文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能否让地热真正“热”起来?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清洁供暖”的话题再次“热”了起来。“多能互补是今后创新的方向,应大力发展。”在近日举办的第四届“热电+清洁供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新技术新产品展示会上,多位专家呼吁。清洁能源“八仙过海,各显其能”“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供暖主要有这些变化:供暖面积将不断扩
11月10日,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与世界经济论坛共同举办的2020能源转型国际论坛成功举行。论坛以“能源转型与后疫情时代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共同探讨新形势下以科技创新推动世界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激发后疫情时代经济增长活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共创绿色发展美好未来。“各国要树立创新、协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