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在整个锂电产业链,锂电装备环节受到的产业波动或许最为明显。
自2023年下半年开始,受产能短期供需错配影响,以及动力电池行业竞争加剧,国内各动力电池厂商扩产步伐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锂电设备的需求产生较大冲击。
不过,分拆头部设备企业营收来看,锂电设备出海正在进入“收获期”,多家企业海外营收开始快速增长,正在成为锂电设备企业新的增长引擎。
先导智能今年上半年海外业务收入达到10.95亿元,同比大增159.56%;赢合科技今年上半年海外营收占比已经达到37.92%;曼恩斯特上半年海外市场收入725.24万元,而去年同期境外尚未产生收入。
此外,半固态、全固态电池、大圆柱电池、高速叠片工艺电池、干法电极等新兴技术逐渐落地,正在成为电池企业扩产的主阵地,势必将带动锂电设备新一轮需求,多家锂电设备企业正加码新电池技术设备的研发创新。
01
海外市场成业绩新增长点
头部企业全力出海
据媒体报道,2023年年底,宁德时代员工的电脑桌面被统一设置成这样一句标语——“谁到海外,谁就是公司的英雄,走出去,到海外去。”
宁德时代 2024 年总裁办 1 号文件就是一封出海动员信,由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亲自发出。曾毓群在信中表示:2024 年国际局势瞬息万变,但新能源大势是国际共识,暂时的不确定性反而给有能力的人更多机会。
电池企业除了宁德时代,远景动力、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欣旺达、中创新航、瑞浦兰钧等都已经或规划在海外建设大型动力电池基地。
依托在国内市场与主流电池企业的深度合作,与国内优秀电池企业配套出海,是目前国内多数锂电装备企业的重要策略。
誉辰智能透露,其公司前期已接到宁德时代匈牙利厂区及福特美国电池工厂的量产设备采购订单,目前各订单进展顺利;海目星近日表示,其设备已经跟随远景动力、宁德时代出海到全球市场,“当前,这两大客户的海外建厂速度加快,设备出海订单逐步放量。”
无独有偶,目前先导智能、利元亨、赢合科技、逸飞激光等多家国内设备领域头部企业,通过积极参与到大客户的海外基地配套,核心锂电设备都已经规模化出口到海外市场。
在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欧盟《新电池法》等法案、以及高额关税和高额补贴刺激下,欧美在积极培育本土电池产业,日韩电池企业、欧美本土电池企业产能规划陆续出炉。
在协同国内电池企业出海的同时,国内锂电设备厂商还在积极拓展海外客户,完善全球化布局。
据悉,目前先导智能已经在德国建设并启用首个欧洲物流中心仓,通过欧洲物流中心仓配备的先进技术及全球化服务体系,开拓欧美市场;今年上半年,誉辰智能在匈牙利成立了子公司,并在意大利设立办事处,“目前已与数十家全球客户进行前期海外项目的对接,力争更多的海外市场份额,使海外业务成为公司业绩回升的重要发力点。”
事实上,相较于锂电池、电池材料出口受到地缘政治、投资成本过高等诸多限制,欧美、东南亚等地区的本土电池产业链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其锂电大规模制造设施主要依赖亚洲设备企业,这其中中国锂电装备企业在技术、成本、服务等维度更有竞争力,中国锂电设备在海外市场已经成为香饽饽,海外大单频现。
上个月,先导智能披露拿下世界顶尖车企欧洲基地叠片设备订单,今年早些时候该公司还获得美国ABF电池制造商20GWh锂电产线订单;海目星中标海外头部车企动力电池激光及自动化设备项目,标的金额约12.5亿元,占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的26%;赢合科技披露斩获全球顶尖车企旗下电池公司西班牙、加拿大两大基地各36GWh项目设备订单……
据行业机构测算,到2030年欧洲、北美规划电池产能将达到2TWh,而目前这两个地区电池产能仍较小,未来将为锂电设备提供数千亿元市场。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海外市场潜力巨大,锂电设备企业都在谋求出海,但欧洲、北美等地区对锂电装备标准认证、品质和售后服务要求很高,国内装备企业出海需要做好功课。
誉辰智能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保障海外项目的顺利交付,该公司还特地聘请了欧洲专家及顾问团队,对其海外项目组成员进行指导和培训,严格遵守 CE/UL 等国际认证标准,梳理产品设计及生产运营各环节,对产品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海外产品的交付能力大幅提升。
02
固态电池、大圆柱电池等新技术产业化
将催生设备新机会
尽管现阶段国内电池扩产放缓,但电池技术仍在快速迭代。
背后原因,一方面是当前技术体系已经接近天花板,更高性能、安全的新电池技术不仅可以消除消费者对汽车电动化的顾虑,同时还能拓展eVTOL、船舶、储能、商用车等更大场景电池需求;其次,从全球来看,交通领域电动化已经是共识,如何在下一代技术比拼中不落后,已成为全球主要玩家关注的重点。
今年以来,固态电池、大圆柱全极耳、高速叠片、复合集流体、干法电极等新技术的产业化竞逐明显在加快。
宝马、丰田、特斯拉等车企,宁德时代、亿纬锂能、三星SDI、国轩高科、欣旺达、中创新航等电池企业,都在加快固态电池、大圆柱等新技术的产业化速度。
新增项目上,目前也以新电池技术为主。据行业统计,今年前 7 个月固态电池新增产能(含规划、落地)就超过 140GWh,占新投资项目的主力。
电池中国了解到,目前主流锂电设备企业已经在固态电池交付上迎来进展。其中,先导智能已与欧美、中国、日韩主要固态电池企业和整车企业开展了固态电池及干法电极设备的相关合作,现已交付固态电池切叠等设备;誉辰智能透露,其一直积极参与半固态、固态电池等相关设备的开发,已经对相关客户形成小批量出货;利元亨美国首条固态电池前段设备近期顺利出机;海目星已向客户交付的电解液含量低于5%的准固态电池设备;信宇人也已向固态及半固态电池客户供货……
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间,随着海外电池产能逐渐落地,以及基于新技术、新工艺的电池设备需求快速释放,将为锂电设备企业提供新的增长周期。同时,在这一阶段,部分凭借配套全球主流电池企业和市场,以及对先进电池技术设备开发积淀丰富的锂电装备企业,有望成功向全球一流装备制造企业实现跨越。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7日,冠盛股份发布其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披露冠盛东驰固态电池项目预计今年年底开始投产,产能爬坡情况将根据现场调试和生产进度决定。冠盛股份提到,其固态电池有两个发展方向。在储能电池领域,采用磷酸铁锂半固态方案,正极材料为磷酸铁锂,负极材料为石墨,未来可能用到硅碳
聚焦硫化锂与锂金属负极。在中国锂行业面临周期性挑战之际,两大龙头企业赣锋锂业和天齐锂业正将其战略目光投向下一代电池技术,近期相对明确地公开了各自在固态电池领域的系统性布局。两家公司均重点发力硫化锂和金属锂负极这两大关键材料,此举被视为在传统锂盐业务承压背景下,寻求新增长曲线的重要
作者:王钦1张艳岗1梁君飞1王华2单位:1.中北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学院引用:王钦,张艳岗,梁君飞,等.硅基固态电池的界面失效挑战与应对策略[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2):570-582.WANGQin,ZHANGYangang,LIANGJunfei,etal.Challengesandstrategiesforinterfacefailuresinsil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中固时代(北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固态电池领域的创新先锋,正式加入大储能生态创新联合体。截至目前,联合体成员单位已扩至21家,并收到多家企业的加盟申请。大储能生态创新联合体由科力远联合储能领域的代表性央国企、上市公司、高校和金融与服务平台发起成立,20家创始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日,四川省商务厅等9部门正式对外发布《四川省推动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文件指出,为主动顺应汽车消费新趋势,着力破除限制汽车后市场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汽车消费需求,力争到2027年实现全省汽车保有量突破1850
近日,日本大型电池企业麦克赛尔株式会社(Maxell)宣布,将解散旗下一家中国子公司——无锡麦克赛尔能源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无锡麦克赛尔)。资料显示,麦克赛尔成立于1961年,1964年成为日立集团成员,以研发和生产高科技数据媒体、视听设备及能源产品著称。无锡麦克赛尔成立于1996年,是麦克赛尔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日,天齐锂业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高度关注固态电池的技术进展,并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布局相关领域。在关键材料方面,公司已顺利完成下一代固态电池核心原材料——硫化锂的产业化筹备工作,持续推进产品质量提升和降本技术优化。公司已完成硫化锂产业化设备、工艺开发,形成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日,万润新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作为头部正极材料供应商,紧跟固态电池行业发展需求和战略客户量产节奏,已在固态电池环节价值量较高的正极材料和电解质领域进行发力布局。正极材料方面,性能优异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可以适配固态电池体系,公司不断进行材料结构和工艺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金龙羽4月2日公告,孙公司金龙羽新能源(惠东)有限公司拟在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内投资建设固态电池关键材料量产线项目。计划总投资额为12亿元,其中,建设投资为8.7亿元,流动资金为3.3亿元。孙公司已竞拍取得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内相关土地使用权,前述投资额不包括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价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日,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回答投资者提问。对于公司电解液市场后续规划,新宙邦回答:公司核心业务之一为电池化学品,主要产品包括:锂离子电池化学品(如电解液、添加剂、新型锂盐、碳酸酯溶剂)、超级电容器化学品、一次锂电池化学品、钠离子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日,藏格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回答投资者提问。对于当前锂盐的供需格局问题,藏格矿业回答:展望2025年,需要持续关注供应端的高成本产能出清进程。需求端,电动汽车智能化大势所趋,储能市场大有可为,固态电池、AI、具身智能等技术革新有望提供新增长极
突破技术工艺,稳步提升产线良品率,以及规模化交付能力,成为国内大圆柱产业链企业的一致目标。大圆柱电池产业迎来多元市场需求集中释放的“破晓时刻”。近日,特斯拉宣布4680产能达到17GWh;云山动力投产了1.5GWh大圆柱电池量产示范线。2月,宝马宣布其新一代大圆柱电池即将装车第六代eDrive电驱系统
大圆柱电池放量“爆发”是在2025还是在更远的未来?2020年特斯拉公布4680后,全球车企与电池企业重拾对大圆柱技术路线关注。然而,四年多时间过去,大圆柱电池在动力端的放量显然不及预期。业内曾判断2023年会是大圆柱电池放量“元年”,但实际的量产装车进度陷入滞后。反观2024年市场动态,大圆柱电池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期蔚蓝锂芯在接受投资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46规格的大圆柱电池主要应用领域为电动两轮和便携式、户用、工商业储能。蔚蓝锂芯表示,“公司已经有26700规格的磷酸铁锂电池出货,等淮安共产二期产能今年底试投产,磷酸铁锂产品会延展到32、40、46系列。”。
宁德时代手中的磷酸铁锂产能进入爆发阶段。日前,宜昌市2025年二季度全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暨邦普新一代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开工活动举行。据介绍,邦普新一代电池正极材料项目总投资56亿元,采用行业领先的第四代磷酸铁锂技术,拟建设3条国内单体产能最大的磷酸铁锂车间,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45亿元,
2024年,宁德时代反超贵州茅台成为公募基金第一大重仓股,持股总市值达1785.75亿元,被2861只基金共同持有。近日,2024年公募基金的年报披露完毕。Wind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报,公募基金全部持股中前三大重仓股的所属行业分别为工业、日常消费和可选消费。其中,2024年,宁德时代反超贵州茅台成为公募
B2G技术,将电动汽车从单纯的交通工具,转化为能源网络的动态调节单元。万座换电站,不仅完善了新能源汽车的补能体系,也成为了电力系统的“缓冲池”。4月初,传统能源巨头中石化正式官宣加入宁德时代换电“朋友圈”,双方将共建覆盖全国的换电生态网络。双方将在今年建设超过500座换电站,长期目标是
2025年,储能行业正在进行一场名副其实的“地震式”变革。一方面,继打开新能源全电量入市、取消强制配储制度的“136号文”之后,4月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文件提出,健全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的能源价格政策。建立健全天然气发电、储能等调节性资源价格机制
3月28日,楚能新能源重磅发布第四代储能专用大容量472Ah电池。此次发布的472Ah电池循环寿命可延长至15000次,35℃高温环境下循环不打折,能完美覆盖多种应用场景。在量产进度上,楚能472Ah电池可充分利用现有产能及原材料供应链体系,为大规模快速量产提供了有力支撑,预计4月25日开启全球送样,6月30
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革命和“双碳”目标的推进,传统能源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新能源巨头宁德时代与石油化工领军企业中石化的战略合作,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近日,双方签署协议,宣布将共同建设覆盖全国的换电生态网络,计划今年落地不少于500座换电站,并剑指远期10000座的
近日,宁德时代与中国石化在北京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全面深化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建设覆盖全国的换电生态网络,今年将建设不少于500座换电站,长期目标是扩展至10000座。宁德时代董事长兼CEO曾毓群与中国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宁德时代首席投资官王红波,中国石化总经理、党
在5-6C超快充技术步入规模化应用阶段的当下,国内电动汽车补能技术的发展却已呈现出向更高功率等级演进的趋势。近期,包括宁德时代、华为、比亚迪在内的行业主要参与者相继发布了“兆瓦级”充电解决方案,宣称功率高达1兆瓦乃至1.5兆瓦,远超当前主流水平。这一动向表明,相关企业正着眼于下一代大功率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日,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宁德时代提问:3月29日发生事故的小米SU7汽车是不是用的公司的电池?对此,宁德时代回复称:不是我们的电池。
2月份,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大变脸,多家市占率环比下降,有企业失速,亦有企业超车,新一轮洗牌期开启。近年来,“产能结构性过剩”和“去库存”一直是围绕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关键词。根据研究机构EVTank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产业链的动力电池库存高达164.8GWh,2022年全行业的动力电池库存达到历史
有三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企业家进入中国富豪TOP10,分别是曾毓群、雷军、李书福。图片来源:胡润百富官网3月27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5胡润全球富豪榜(财富计算的截止日期为2025年1月15日),榜单显示,共有来自2524家公司、71个国家的3442位十亿美金企业家上榜,高于去年的3279位。进入胡润全球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