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掺硅补锂”是一项重要的锂电池技术,代表着研发实力和资金实力,也能够解决电动汽车核心焦虑。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高工锂电"ID:weixin-gg-lb)
背景
目前,全行业似乎仍在期待着掺硅补锂技术的进展。从材料企业看,TDK、天齐锂业等在5年前,就开始了补锂材料的研发制备;从电芯企业看,宁德时代、国轩高科、欣旺达、A123、ATL、比亚迪、中创新航、珠海冠宇、微宏动力等都有涉及该技术;从手机企业看,小米(11 Ultra高硅极片补锂技术);从车企看,蔚来汽车/特斯拉(预锂化+硅负极)等不约而同地都从硅负极材料或预锂化技术下手,也表明“硅负极、预锂化”将加速进入电池技术较量之列,并有望在2022年开启产业规模化推广应用。
市场往往先于技术或宽于技术,已有多家汽车厂商宣称,可通过新技术让电池做到1000km续航,比如广汽埃安LX Plus的“海绵硅负极片”电池,上汽智己的“掺硅补锂”电池,小康SF5的“固态电池”,还有蔚来ET7的“固态电池”,特斯拉Cybertruck 的“预锂化”电池。
事实上,一味追求长续航里程,似乎显得不那么重要。相反,电动车的成本、安全、寿命更需要考虑。基于现有的锂电池技术,需要钴和镍来提升动力电池性能。而这两种都是贵金属,一般在高档电动车型上使用。2022年小鹏、理想将分别发布小鹏G9、理想X01,预计价格在40万元左右。而恰巧的是,这些高端车型,现在都有意愿追逐“掺硅补锂”技术。
掺硅补锂
掺硅补锂是两种技术,且行之有年,主要作用是提升电池的性能(续航和寿命)。掺硅是负极掺硅,提升比能量;补锂,既可以从负极补锂,也可以从正极补锂,都可以提升电池寿命。而往往长寿命和能量密度交织在一起,于是“掺硅补锂”就成了高性能动力电池技术的代表。
掺硅可以显著提升动力电池能量密度。
从技术上看,若要提升动力电池的性能,则材料的改性是第一步。理论上,硅的克容量为4200mAh/g,是石墨的10倍。而无论是正极NCM或NCA,负极采用石墨体系,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都已到了天花板300Wh/kg。如果要进一步提升能量密度,确实需要在硅基负极上做足功夫。
根据维基百科信息(如上图),硅(Silicon)是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是Si,原子序数14,相对原子质量28.0855,有无定形硅和晶体硅两种同素异形体,属于元素周期表上第三周期,IVA族的类金属元素。
作为一种常见的一种元素,硅极少以单质的形式在自然界出现,而是以复杂的硅酸盐或二氧化硅的形式,广泛存在于岩石、砂砾、尘土之中。从丰度上看,硅在宇宙中的储量排在第8位;在地壳中,它是第二丰富的元素,构成地壳总质量的26.4%,仅次于第1位的氧(49.4%)。
需要指出的是,硅材料克容量高(理论上掺越多的硅)储锂性能越好,但是高膨胀率(是石墨的30倍)是电极材料的致命伤。在充放电过程中,硅的体积会大幅度膨胀收缩,虽然提升了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但是会影响锂电池的寿命,因此需要从技术上想办法箍住硅材料的膨胀。
电池厂商的一般做法是,选择了折中路线,提升硅材料的颗粒度,如在碳负极中掺入纳米级的硅材料形成碳硅负极-“石墨+硅”, 粘接剂上采用“SBR”+“PPA”+“PVDF”。
硅基负极分为两大类:
一种是硅碳负极,即纳米硅和石墨掺混使用,克容量超过3000mAh/g,但实际克容量超2000mAh/g;
另一种是硅氧负极,氧化亚硅掺混石墨作为负极,克容量为1400-1800mAh/g。
应用方面,国内3C消费电子产品一般用到硅碳负极比较多;而车用动力电池方面一般采用硅氧负极比较多。
现在的问题是,1)掺硅的比例不能太高,一般是5%~10%;2)硅基负极材料的价格贵,目前按照掺5%硅而成的硅负极材料,国内价格已经超过10万元/吨,甚至海外价格有超100万元/吨。如何大规模产业化,又好又快有多有又便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补锂可以显著提升动力电池循环寿命。
为了提升动力电池性能,除了在负极中“掺硅”,锂电行业工程师们还想到了“补锂”。锂电常识告诉我们,电池在第一次充电的时候,Li+从正极游向负极的路上,负极成膜一般会产生大约10%的不可逆容量损耗。
为解决这一问题,行业一般的做法是,先预一部分锂在电极材料上,有可能是负极,也有可能是正极,以弥补这部分损失。而正极补锂一般用的是硫酸锂为主(也有用Li3N,核心要义是锂离子从正极到负极。);负极补锂则用锂粉或者锂带(打孔-蒸镀-延压),或为一种技术趋势。其他方法,则包括电化学补锂、真空镀锂,但大同小异。
但可以确定的是,补锂可以算是为“吃锂”量身定做的,这项技术既可以补充首圈成膜带来的损失,又可以作为后续SEI/CEI膜生长。
从学术角度看,锂带是金属锂打成薄带状,金属锂纯度不少于98%,每块约15cm左右,钝化后会浮在液体石蜡里,可以用一个比较重的塑料片压住;锂粉制备需要在惰性气氛下将金属锂加入到第一溶剂中(石蜡油),第一溶剂与金属锂不发生反应,加热至金属锂熔融,搅拌使熔融的金属锂分散钝化,冷却后进行清洗并干燥,而后得到锂粉颗粒。
根据维基百科信息(如下图),锂原子序数3,原子量6.94,是最轻的碱金属元素。自然界中主要的锂矿物为锂辉石、锂云母、透锂长石和磷铝石等形式存在。金属锂为一种银白色的轻金属;熔点为180.54°C,沸点1342°C,密度0.534 g/cm3,硬度0.6。金属锂可溶于液氨。锂很容易与氧、氮、硫等化合。锂表面的氮氧化物膜被溶解,从而使反应更加剧烈。
几种补锂技术进展
补锂技术有三种:1)真空卷绕蒸镀补锂;2)富锂正极、化成补锂;3)压延式锂带补锂。
1)真空卷绕蒸镀补锂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真空镀膜和自动化设计,卷对卷循环运转。该方法,可以实现镀锂均匀性好,并大规模批量生产,但距离商业化还有一段距离,更需要市场需求驱动。
距离商业化较远的原因近期也被实践证明。产业常识告诉我们,在搅拌中加富锂材料,是最安全补锂方式。但是真空卷绕蒸镀补锂的技术在此前测试中一度被否定,另外锂粉、锂带都太危险,而且价格不菲,比如一卷锂带10万-50万。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当下真空卷绕蒸镀补锂,其解决问题的着眼点仍然是锂金属表面钝化以及抑制锂枝晶的生长,但究竟效果怎么样,还需要拭目以待。
该技术的代表企业依旧是CATL(宁德时代)、ATL(东莞/宁德新能源)、中创新航、珠海冠宇、合肥国轩、微宏动力等。
2)富锂正极、化成补锂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采用富锂正极,包括内核以及碳包覆层,碳包覆层包覆内核,内核涵盖氟化锂以及金属单质颗粒(M)。化成时,富锂正极向负极提供额外锂离子。
该方法的优势在于能补偿负极不可逆容量的锂离子损失,从而改善正极克容量发挥,最终提高二次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但是该方法在发挥克容量上效果有限,最终也被实践证明短期走不通。而另外,富锂正极材料制备也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资金门槛。
代表企业依旧是ATL(东莞/宁德新能源)。
3)压延式锂带补锂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在搅拌中加富锂材料,压延设备模块将锂带压延成锂箔并附着在离型膜上,形成补锂带。然后在真空干燥条件下,存储补锂带。接着覆合模块通过在极片上压延补锂带,进而将锂箔附着在负极片上。该技术的优势是压延模块和覆合模块彼此独立。能避免压延模块的运行速度和覆合模块的运行速度之间的相互牵制,从而保证极片补锂装置的生产产能,同时使压延模块的利用率提高。
尽管该技术对环境要求苛刻,要么补锂不充分导致能量密度提升不显著,要么补锂过度,形成锂镀层甚至锂枝晶,损失电池性能。另外该技术还能在现有设备和产业链上,利用压辊、测试仪器、辅助试剂等装置,能精确控制,可解决补锂不充分问题。事实上,压延式锂带补锂技术,是第一种成功补锂技术。该技术的成功不仅是因为补锂工序简单,能实现自动化生产,更多是能够兼顾材料成本、设备成本、厂房管理成本。
该技术的代表企业依旧是CATL(宁德时代)等。
未来发展
毫无疑问,“掺硅补锂”是一项重要的锂电池技术,也代表着研发实力和资金实力,也能够解决电动汽车核心焦虑。但随着固态电池技术、氢燃料电池以及其他磷酸锰铁锂、钠离子电池、高锰电池、铝空气电池的逐步发展,快充及800V平台技术的加速落地,电动汽车的寿命焦虑和性能焦虑都将得到解决。因此,供给侧要引导市场需求,而不是一味的过度设计,甚至“营养过剩”。在考虑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掺硅补锂技术就只能是尽量的配套高档电动车型,而不是普遍使用。
需要指出的是,任何一项技术,都有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而不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掺硅补锂”技术也概莫能外。尽管全行业都在关注该技术,但随着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多元发展及配套的齐头并进,锂资源的捉襟见肘和锂电池的安全却更需要关注。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27日,陕西西安市政府印发《西安市推进实现“十四五”空气质量目标暨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2025年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建设新能源汽车应用示范标杆城市。大力建设充换电基础设施,以公共领域用车为重点推进新能源化。以下为政策原文: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实现“十
2025年3月共有21个工作日,与去年3月持平。由于春节假期后的各行各业快速转入正常运作,因此2月的产销增长很强,3月逐步进入正常的消费期。3月5日,李强总理在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全年5%左右的GDP增速目标,汽车作为国家的支柱性产业,全年销量增长可期。国家以促消费为主要目标,安排了3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日,藏格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回答投资者提问。对于当前锂盐的供需格局问题,藏格矿业回答:展望2025年,需要持续关注供应端的高成本产能出清进程。需求端,电动汽车智能化大势所趋,储能市场大有可为,固态电池、AI、具身智能等技术革新有望提供新增长极
在5-6C超快充技术步入规模化应用阶段的当下,国内电动汽车补能技术的发展却已呈现出向更高功率等级演进的趋势。近期,包括宁德时代、华为、比亚迪在内的行业主要参与者相继发布了“兆瓦级”充电解决方案,宣称功率高达1兆瓦乃至1.5兆瓦,远超当前主流水平。这一动向表明,相关企业正着眼于下一代大功率
4月1日晚,小米汽车官微发布《关于大家关心问题的回答》,回复为何不联系家属、事故车是否已被拉回北京等六大疑问。01网上传闻,安徽事故发生后,小米官方为什么不联系家属?碰撞发生后,我们立即与车主取得联系,了解到非车主本人在驾驶。同时,紧急救援呼叫车上乘员,并报警、呼叫120急救服务。3月30
2025年3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继续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各大车企纷纷交出了亮眼的销量成绩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传统车企与新势力品牌均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而零跑汽车更是凭借其卓越的市场表现,一举夺得3月国产造车新势力交付量冠军。传统车企方面,比亚迪以37.74万辆的月销量继续稳居行
4月1日,广东省能源局关于印发2025年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的通知。要求广东电网公司、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要根据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建设需要,提前做好配套电网建设,合理预留电力容量,保障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接电需求和供电保障。任务明确,公共充电站1306座,公共充电桩66045个,其中,超级充电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日起海南进入迎峰度夏期间(4月至9月)针对居民生活用电、农业生产用电、工商业用电类别的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用户执行调整后的峰谷分时用电时段,原谷时段“00:00—02:00”调整为平时段,原平时段“08:00—10:00”调整为新的谷时段,其余时段保持不变。此次调整电动汽车峰谷分时
3月28日,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长城汽车停产亏本车型,专攻20万以上高端市场;海外市场反向涨价收割土豪,中东订单暴涨45%;以123万辆的销量,赚了127亿元的净利润。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表示,“2024年公司秉持长期主义,聚焦稳健经营,致力于智能新能源战略,保持销量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小鹏、广汽、小米、比亚迪、奇瑞、上汽、长安、特斯拉、奔驰、宝马、丰田、本田、通用等在内的形成一波车企跨界潮。市场方面,摩根士丹利研报认为,人形机器人将成为未来十年科技投资的最大主题之一。高盛预测,在这场争夺未来产业制高点的竞赛中,凭借电动汽车电池与人形机器人电池
中国电动车企在墨西哥的甜头也没了。据路透社独家消息,面对美国的强烈施压,墨西哥政府也扛不住了,对中国汽车巨头们亮起了红灯!墨西哥官员表示,他们不会像过去一样再给予激励措施,且将暂停未来与中国车企的会谈。墨西哥选择了妥协英国《金融时报》称,随着美国与中国争夺电动汽车领域的霸主地位,
3月31日,蜂巢能源在遂宁基地顺利下线第120万套电池包,其中越野电池下线累计超28万套。继今年1月8日达成百万套里程碑后,蜂巢能源不到三个月便完成20万套产能跨越,全力展现蜂巢速度。开年以来,面对新能源汽车市场订单量的持续增长,蜂巢能源依托产研效能提升与智能制造,实现产能加速释放,充分展现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日,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宁德时代提问:3月29日发生事故的小米SU7汽车是不是用的公司的电池?对此,宁德时代回复称:不是我们的电池。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日晚间,比亚迪公布2025年3月产销快报,3月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7.74万辆,同比增长24.76%;本年累计销量为100.08万辆,同比增长59.81%。2025年3月海外销售新能源汽车合计72723辆。2025年3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装机总量约为20.347GWh,2025年累计装机总量约
在近期举行的2025年欧洲储能峰会上,调研机构WoodMackenzie公司分析师KevinShang和AnnaDarmani接受了行业媒体采访,深入剖析了欧洲电池行业市场格局。FreyrBattery公司计划在挪威莫伊拉纳建设电池生产工厂他们探讨了电池供应链持续变化以及欧洲客户对储能电池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日益严格的要求。讨论的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31日,珠海冠宇发布关于核心技术人员调整的公告,其中显示新增认定赵伟先生、钟季先生为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原核心技术人员邹啸天先生因个人原因离职,公司不再认定其为核心技术人员。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研发团队共有研发人员3632人,占公司总人数的21.79%。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日消息,天眼查App显示,近日,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交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为股东,同时,注册资本由约100.84亿人民币增至约103.05亿人民币。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小鹏、广汽、小米、比亚迪、奇瑞、上汽、长安、特斯拉、奔驰、宝马、丰田、本田、通用等在内的形成一波车企跨界潮。市场方面,摩根士丹利研报认为,人形机器人将成为未来十年科技投资的最大主题之一。高盛预测,在这场争夺未来产业制高点的竞赛中,凭借电动汽车电池与人形机器人电池
作者:梁毅韦韬殷广达黄德权单位: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引用:梁毅,韦韬,殷广达,等.亲锂Ag-3D-Cu电极的设计及电化学性质[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2):515-524.DOI:10.19799/j.cnki.2095-4239.2024.0758本文亮点:通过在泡沫铜表面化学镀银的方式制备具有亲锂性的Ag-3D-Cu集流体。(1)银粒
3月29日,中国航空学会飞行汽车分会2025年年会暨飞行汽车标准研讨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举办。会上发布行业白皮书,并进行飞行汽车团体标准体系研讨,北京亦庄将为飞行汽车的发展提供肥沃土壤,打造“低空制造示范区”。研讨会现场。以会引智主题演讲+白皮书发布+标准研讨飞行汽车作为一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25日,孚能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针对飞行汽车定点项目,公司提供的高压动力电池采用了固态电池解决方案,是飞行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可为飞行汽车提供充足、可持续的动力来源。客户充分分析了公司的质量保证体系、技术研发、生产组织能力等诸方综合因素,决定选择公司作为其
2月份,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大变脸,多家市占率环比下降,有企业失速,亦有企业超车,新一轮洗牌期开启。近年来,“产能结构性过剩”和“去库存”一直是围绕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关键词。根据研究机构EVTank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产业链的动力电池库存高达164.8GWh,2022年全行业的动力电池库存达到历史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26日晚间,天齐锂业披露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130.63亿元,同比下降67.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79.05亿元,同比由盈转亏。报告期内,天齐锂业业绩变动分析如下:(1)尽管公司2024年度锂化合物及衍生品的产销量实现同比增长,但受到锂产品市场波动的影
行业概况锂电材料指为锂电池的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各种原材料,能够决定电池的性能、安全性、寿命和成本。目前锂电池由正极、负极、电解质、电解质盐、胶粘剂、隔膜、正极引线、负极引线、中心端子、绝缘材料、安全阀、正温度系数端子(PTC端子)、负极集流体、正极集流体、导电剂、电池壳等构成,锂电材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5日,国内最大的镍钴金属生产商金川集团镍钴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金川镍钴”)向提交IPO辅导备案资料、启动上市,这也意味着锂电材料上市企业军团或将再迎来国企猛将。据悉,金川镍钴成立于2013年5月2日,为甘肃省国有企业,是甘肃省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成员。2023年12月金川镍钴重
2月15日,容百科技发布锂电行业首份2024年度业绩快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0.83亿元,同比下降33.43%;净利润2.92亿元,同比下降49.69%。四季度利润暴涨600%虽然全年业绩呈下滑状态,但其单季度业绩却逐渐大幅回暖。2024年一季度到四季度,容百科技净利润分别为-3724万元、4752万元、1.06亿元和
北极星储能网从企查查获悉,据2月17日消息,因未按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杉杉控股有限公司,杉杉集团有限公司,宁波朋泽贸易有限公司,宁波市鄞州捷伦投资有限公司,及上述公司法定代表人周顺和、郑驹等被限制高消费,涉及上海海毅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与上述公司借款合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23日晚间,天齐锂业发布公告,公司于2025年1月23日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终止投资建设“第二期年产2.4万吨电池级单水氢氧化锂项目”的议案》,基于市场环境及项目最新的经济可行性分析,公司拟终止投资建设二期氢氧化锂项目。据了解,天齐锂业于2017年1
2024年1~10月,48个锂电材料,规划投资总额约1359亿元。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不完全统计,2024年1~10月,国内共有48个锂电材料(含四大主材及铜箔)规划项目(含签约、公告、开工),规划投资总额约1359亿元,较2023年下降75%。数据来源: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2024年11月尽管处于行业调整期,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锂电材料龙头合纵科技的控股权,登上了拍卖台。据合纵科技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刘泽刚和股东、董事兼总经理韦强所持公司的部分股份将进行公开拍卖。除此之外,同日被拍卖的还有该公司第四大股东张仁增所持有的部分股份。需要注意的是,合纵科技此次面临的司法拍卖,
12月4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等9部门联合印发《开展锂电产业项目评价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是全国首个针对锂电产业项目评价的专项政策方案,旨在有效应对锂电产业结构性、周期性产能过剩风险,统筹发展和安全,首创开展锂电产业项目评价,优化
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不完全统计,2024年1~10月,国内共有48个锂电材料(含四大主材及铜箔)规划项目(含签约、公告、开工),规划投资总额约1359亿元,较2023年下降75%。2024年1~10月中国四大主材及铜箔规划投资金额及项目数量占比数据来源: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2024年11月尽管处于行业调整
从2023年到2024年,锂电材料企业经历了近两年的周期性洗礼。过去两年,可以看到,产能退坡,上下游产业链重构带动利润重新分配成为行业的主要变化。在此期间,锂电材料企业利润大退坡。根据主要锂电材料上市公司财报数据,从2022年到2023年利润下降了60%,从2023年前三季度到2024年前三季度利润下降70%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 姓名: | |
| 性别: | |
| 出生日期: | |
| 邮箱: | |
| 所在地区: | |
| 行业类别: | |
| 工作经验: | |
| 学历: | |
| 公司名称: |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
扫码下载APP
扫码关注公众号